湖北品牌大米廠介紹蝦稻綜合種養模式就是在經過改造的稻田內養殖小龍蝦的同時種植水稻,全程不使用任何的化學肥料、農藥和激素,讓稻田中的蟲卵與雜草成為小龍蝦的天然飼料,小龍蝦的排泄物成為水稻生長所需的肥料,進而實現良性互利的種養綜合化循環模式。
1、水稻種植技術要點
1.1水稻的播種和移栽
蝦稻綜合種養模式應選擇高產、耐肥、抗倒伏、抗病蟲害且生長日期合適的水稻品種,5月底開始播種育秧,而移栽選擇在6月底左右,移栽水稻秧苗時應該預留出通道,即每隔6~8m預留出1m不插稻秧,便于后續的給小龍蝦投餌和下籠,這樣也有助于稻田水體的流動和暢通,給蝦的成長提供足量的溶解氧。
1.2科學化施肥
稻秧移栽前的7~10d,對稻田翻耕,并對每畝稻田施有機肥料3000kg和生物復合肥料150~225kg。而在水稻的返青期與分蘗期每畝追加75kg的尿素,水稻的孕穗期每畝追加75kg復合肥,追肥前必須對稻田中的水位進行觀察,對過高的水需要進行排水,施肥時必須保證蝦全部已經進入到蝦溝中,等到稻田中的田泥吸收了肥料之后再重新進行灌水。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蝦的排泄物可以給水稻的生長提供養料,因此,在水稻的栽培過程中可以降低施加水稻肥料的量。
1.3對稻田的水位進行管理
水稻移栽后,稻田內的應該保持淺水位,通常水位保持在3~5cm,水稻移栽10d以后要進行曬田,這時必須注意保持蝦溝水位正常,稻田在輕曬以后要進行重新灌水,此后伴隨著蝦稻共生時間的推進不斷的加深水位。當水稻生長到抽穗期、揚花期、灌漿期,稻田內都可持較高水位,達到25cm左右,以保持水稻和蝦共生的良好狀態。
1.4稻田病蟲害的防治
蝦稻綜合種養模式出現的病蟲害必須采用多種防治方法綜合進行。
2、稻田小龍蝦的養殖技術
2.1稻田蝦溝的開挖
當在稻田田埂的蝦溝開挖時,必須為機耕預留出通道,可用蝦溝開挖時多余的田泥來加固稻田埂。通常蝦溝的開挖標準為下底寬度為1.7m左右,上口寬度為4m左右,蝦溝的深度在1.5m左右,呈現環狀。倘若稻田的面積比較大,可在稻田的中央開挖“十”字形或“井”字形的蝦溝,但蝦溝開挖面積不可超過稻田總面積的10%,也需要在稻田的兩個角設置排水口與進水口,同時,加裝25目不銹鋼網和高度為0.6m的塑料膜,以有效預防小龍蝦逃跑。
2.2稻田內蝦苗的投放
應該把蝦苗投放入稻田中的蝦溝內,蝦苗的重量每只大概在25g左右,投放雌雄比為3:1,蝦苗投放時必須注意不可過于集中,通常每畝稻田中投放的蝦苗以15kg左右為宜。
2.3稻田中水草的種植
小龍蝦的主要棲息場所與食物就是水草,水草同時也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通常來說,選擇以種植伊樂藻為宜,同時也可以混合種植苦草,兩者的種殖比例在8:2左右為宜。
2.4增強對稻田的管理
對稻田的管理,尤其要增強對稻田的巡查工作,重點注意蝦溝水的顏色變化情況和小龍蝦的攝取食物量。小龍蝦養殖夠一年后,在每年7月的中旬時必須及時清理蝦溝內多余的田泥曝曬,并且通過撒生石灰消毒與除雜,以減少對小龍蝦生長的影響。